找到相关内容5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惭愧心 ——圣严法师

    稍不谨慎,便以得少为足,若被成功与赞美冲昏了头,前程岂不堪虞! 因为承认是普通人,无法像孔夫子所说的君子不迁怒、不过。所以我们常常是身不由己、心无主宰,而且不能自我警惕,唯有时常将惭愧心提起,庶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776398.html
  • 第五届“亚欧不同信仰间对话会”在韩国首尔举行

    难度。在危机面前,最大的危机是信心危机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总理温家宝反复强调:“信心是最重要的,比黄金或货币更重要”。 王学贤大使指出,中国的信心源于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。“安危不其志,险易不革其心”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09593091256.html
  • 第五届“亚欧不同信仰间对话会”在韩国首尔举行

    难度。在危机面前,最大的危机是信心危机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总理温家宝反复强调:“信心是最重要的,比黄金或货币更重要”。 王学贤大使指出,中国的信心源于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。“安危不其志,险易不革其心”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08523291287.html
  • 浅析佛教的世间忠孝观

    彼此之间的一种关系,尽到应有的责任,平时固然要喜乐同享,忧戚与共,临到最后抉择关头,尤其要死生不渝,绝不背信,如同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忠贞”一样。   圆满的意思:既然能够专注不,不计成败地去竭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3795605.html
  • 佛教信徒濒死经验之研究-以嘉义四位信徒为例

    第五节 名词界定 6 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8   第一节 美国学者的研究 9   壹、库布勒.罗丝 9   、雷蒙.穆迪 11   参、美国其它学者的研究 12   第二节 芬兰拉威妮...理论 19   壹、佛典中有关濒死经验之说 20   、佛教对死后生命之专有诠释-中阴身 27   参、死后世界之探讨-佛教轮回观与他方世界 31   肆、佛教心性体认之濒死经验诠释-万...

    吴琦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781373.html
  • 佛教僧伽的时代使命

     、我们应重视国际的交流活动。   参、我们应重视社会关怀的层面。   现在来探讨第一个面向:   壹、我们应重视佛教僧伽的基础教育。以下又分为五个重点   A、勤学五明:   僧伽的内涵...。   现在来探讨第二个方向,以下又分为三个重点:   、我们应重视国际的交流活动   A、加强观摩交流学习:   世界各国应在不同的佛教传承基础上加强交流,让彼此在交流中观摩学习,取他人之...

    莲海禅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2255276.html
  • 浅释放生

    相比毫无或缺,或无别,因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。在放生中让我们觉悟到众生皆知贪生怕死,皆知趋吉避凶,皆有喜怒哀乐,与我相比,完全相同;众生更皆具备真如佛性,一旦业尽情空,未来皆能成佛,所以救一...

    佚名

    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0051422487.html
  • 清世祖与佛教

    长空皓月,不迂不,但我皇喜怒与别不同,恒言有之,天子一怒,伏尸万里,待过后不记,早已迟了。”帝点首曰:“知道”。后近侍李国柱语师,如今万岁爷非但不打人,骂人也希矣!又赞:“你老和尚,胸怀平坦,慈祥和乐...

    张效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052921.html
  • 光孝寺《龙藏经》幸存始末(上)

    续藏》珠还合浦罢了。南亭在不胜惊奇的心情下请问王居士:“张居士这部经是从哪儿来的?”王居士笑笑说:“已出家的陈杲杲︱圆融和尚︱人已死了,但他欠张居士千银元,家里还不出来,所以就将这部经交给张家,张家很...

    范观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2869298.html
  • 《百家论心》-《荀子》论“心”(4)

    可劫而使诎申,心不可劫而使易意,是之则受,非之则辞。故曰:心容--其择也无禁,必自现,其物也杂博,其情之至也不。   ——引自《荀子·解弊篇第二十一》   故道经曰:“人心之危,道心之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4273208.html